tmp (方) |
|
---|---|
配方 | |
煎药方法 |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桂枝汤-1 (方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芍药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生姜
(
3
切,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咀三味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滓,适寒温,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服已须臾,啜热稀粥一升余,以助药力,温覆令一时许,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; |
禁忌 | |
备注 |
桂枝加葛根汤-1 (方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葛根
(
4
两
)
麻黄
(
去节,
3
两
)
芍药
(
2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桂枝
(
去皮,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|
服用方法 | 覆取微似汗,不须啜粥,余如桂枝法将息 |
禁忌 | |
备注 | (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,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,伤寒无汗用麻黄,今证云汗出恶风,而方中有麻黄,恐非本意也。 |
桂枝加附子汤-1 (方七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芍药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3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附子
(
炮,去皮,破八片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如桂枝汤 |
备注 |
桂枝去芍药汤-1 (方八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本云桂枝汤,今去芍药,将息如前法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-1 (方九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附子
(
炮,去皮,破八片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本云桂枝汤,今去芍药,加附子,将息如前法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桂枝麻黄各半汤-1 (方十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1.6
两
)
芍药
(
1
两
)
生姜
(
切,
1
两
)
甘草
(
炙,
1
两
)
麻黄
(
去节,
1
两
)
大枣
(
擘,
4
枚
)
杏仁
(
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,
24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五升,先煮麻黄一二沸,去上沫。内诸药,煮取一升八合,去滓,温服六合, |
服用方法 | 本云桂枝汤三合,麻黄汤三合,并为六合,顿服,将息如上法。 |
禁忌 | 如桂枝汤 |
备注 | (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,桂枝、芍药、生姜各三两,甘草二两,大枣十二枚。 |
桂枝二麻黄一汤-1 (方十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1
两
17
铢
)
芍药
(
1
两
6
铢
)
麻黄
(
去节,
16
铢
)
生姜
(
切,
1
两
6
铢
)
杏仁
(
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,
16
枚
)
甘草
(
炙,
1
两
2
铢
)
大枣
(
擘,
5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五升,先煮麻黄一二沸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本云桂枝汤二分、麻黄汤一分,合为二升,分再服。今合为一方,将息如前法。 |
禁忌 | 如桂枝汤 |
备注 | (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,桂枝、芍药、生姜各三两,甘草二两,大枣十二枚。 今以算法约之∶桂枝汤取十二分之五,即得桂枝、芍药、生姜各一两六铢,甘草二十铢,大枣五枚; 二汤所取相合,即共得桂枝一两十七铢,麻黄十六铢,生姜芍药各一两六铢,甘草一两二铢,大枣五枚,杏仁十六个,合方。) |
白虎加人参汤-1 (方十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知母
(
6
两
)
石膏
(
碎,绵裹,
1
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粳米
(
6
合
)
人参
(
3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一斗,煮米熟,汤成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桂枝二越婢一汤-1 (方十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18
铢
)
芍药
(
18
铢
)
麻黄
(
18
铢
)
甘草
(
炙,
18
铢
)
大枣
(
擘,
4
枚
)
生姜
(
切,
1
两
2
)
石膏
(
碎,绵裹,
24
铢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五升,煮麻黄一二沸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本云∶当裁为越婢汤、桂枝汤,合之饮一升;今合为一方,桂枝汤二分、越婢汤一分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 (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∶ 今以算法约之∶桂枝汤取四分之一,即得桂枝、芍药、生姜各十八铢,甘草十二铢,大枣三枚; 二汤所取相合,即共得桂枝、芍药、甘草、麻黄各十八铢,生姜一两三铢,石膏二十四铢,大枣四枚,合方。 旧云∶桂枝三,今取四分之一,即当云桂枝二也。 越婢汤方,见仲景杂方中。《外台秘要》∶一云起脾汤。) |
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-1 (方十五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芍药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白术
(
3
两
)
茯苓
(
3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六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小便利则愈。 |
服用方法 | 本云桂枝汤,今去桂枝,加茯苓白术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四逆汤-1 (方十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甘草
(
炙,
3
两
)
干姜
(
1.5
两
)
附子
(
生, 去皮, 破八片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温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、干姜三两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甘草干姜汤-1 (方十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甘草
(
炙,
4
两
)
干姜
(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滓,分温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芍药甘草汤-1 (方十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白芍
(
4
两
)
甘草
(
炙,
4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滓,分温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调胃承气汤-1 (方十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大黄
(
去皮,清酒洗,
4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芒硝
(
0.5
升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芒硝,更上火微煮令沸,少少温服之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葛根汤-1 (方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葛根
(
4
两
)
麻黄
(
去节,
3
两
)
桂枝
(
去皮,
2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芍药
(
2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黄、葛根,减二升,去白沫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覆取微似汗。 |
服用方法 | 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,诸汤皆仿此。 |
禁忌 | 禁忌如桂枝汤 |
备注 |
葛根加半夏汤 (方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葛根
(
4
两
)
麻黄
(
去节,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芍药
(
2
两
)
桂枝
(
去皮,
2
两
)
生姜
(
切,
2
两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八味,以水一斗,先煮葛根、麻黄,减二升。去白沫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覆取微似汗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葛根黄芩黄连汤 (方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葛根
(
0.5
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黄芩
(
3
两
)
黄连
(
3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八升,先煮葛根,减二升,内诸药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麻黄汤 (方五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麻黄
(
去节,
3
两
)
桂枝
(
去皮,
2
两
)
甘草
(
炙,
1
两
)
杏仁
(
去皮尖,
70
个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九升,先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二升半,去滓,温服八合, |
服用方法 | 覆取微似汗,不须啜粥,余如桂枝法将息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小柴胡汤 (方七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柴胡
(
0.5
斤
)
黄芩
(
3
两
)
人参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3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大青龙汤 (方八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麻黄
(
去节,
6
两
)
桂枝
(
去皮,
2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杏仁
(
去皮尖,
40
枚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大枣
(
擘,
10
枚
)
石膏
(
如鸡子大,碎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九升,先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取微似汗。 |
服用方法 | 汗出多者,温粉粉之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桂枝甘草汤 (方八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4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顿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小青龙汤 (方十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麻黄
(
去节,
3
两
)
芍药
(
3
两
)
细辛
(
3
两
)
干姜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五味子
(
0.5
升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|
煎药方法 | 上八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黄减二升,去上沫,内诸药。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若渴,去半夏,加栝蒌根三两; 麻黄主喘,今此语反之,疑非仲景意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 (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,大要治水。又按本草,荛花下十二水。若水去,利则止也。 |
桂枝汤-2 (方十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芍药
(
3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须臾啜热稀粥一升,助药力,取微汗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(方十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茯苓
(
0.5
斤
)
桂枝
(
去皮,
4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大枣
(
擘,
15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甘澜水一斗,先煮茯苓,减二升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 作甘澜水法∶取水二斗,置大盆内,以勺扬之,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,取用之。 |
桂枝加浓朴杏子汤 (方十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芍药
(
3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浓朴
(
炙,去皮,
2
两
)
杏仁
(
去皮尖,
50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覆取微似汗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干姜附子汤 (方二十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干姜
(
1
两
)
附子
(
生用,去皮,切八片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顿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(方二十五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芍药
(
4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人参
(
3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生姜
(
切,
4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六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(方二十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麻黄
(
去节,
4
两
)
杏仁
(
去皮尖,
50
个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石膏
(
碎,绵裹,
0.5
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本云,黄耳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(方二十九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浓朴
(
炙,去皮,
0.5
斤
)
生姜
(
切,
0.5
斤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人参
(
1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(方三十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茯苓
(
4
两
)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白术
(
2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芍药甘草附子汤 (方三十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芍药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3
两
)
附子
(
炮, 去皮, 破八片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五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滓,分温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疑非仲景方。 |
备注 |
茯苓四逆汤 (方三十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茯苓
(
4
两
)
人参
(
1
两
)
附子
(
生, 去皮, 破八片,
1
枚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干姜
(
1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温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、干姜三两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调胃承气汤-2 (方三十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芒硝
(
0.5
升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大黄
(
去皮,清酒洗,
4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芒硝,更煮两沸,顿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 (玉函云∶与小承气汤。) |
五苓散 (方三十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猪苓
(
去皮,
18
铢
)
泽泻
(
1
两
6
)
白术
(
18
铢
)
茯苓
(
18
铢
)
桂枝
(
去皮,
0.5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捣为散,以白饮和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多饮暖水,汗出愈,如法将息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茯苓甘草汤 (方三十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茯苓
(
2
两
)
桂枝
(
去皮,
2
两
)
甘草
(
炙,
1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栀子甘草豉汤 (方三十八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栀子
(
擘,
14
个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香豉
(
绵裹,
4
合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四升,先煮栀子、甘草,取二升半,内豉,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二服。温进一服,得吐者,止后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栀子生姜豉汤 (方三十八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栀子
(
擘,
14
个
)
生姜
(
5
两
)
香豉
(
绵裹,
4
合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四升,先煮栀子、生姜,取二升半,内豉,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二服。温进一服,得吐者,止后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栀子豉汤 (方三十八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栀子
(
擘,
14
个
)
香豉
(
绵裹,
4
合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二味,以水四升,先煮栀子,得二升半,内豉,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为二服,温进一服,得吐者,止后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栀子浓朴汤 (方四十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栀子
(
擘,
14
个
)
浓朴
(
炙,去皮,
4
两
)
枳实
(
水浸,炙令黄,
4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三升半,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二服。温进一服,得吐者,止后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栀子干姜汤 (方四十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栀子
(
擘,
14
个
)
干姜
(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二味,以水三升半,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二服,温进一服。得吐者,止后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真武汤 (方四十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茯苓
(
3
两
)
芍药
(
3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白术
(
2
两
)
附子
(
炮, 去皮, 破八片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七合。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小柴胡汤2 (方四十八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柴胡
(
0.5
斤
)
黄芩
(
3
两
)
人参
(
3
两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甘草
(
炙,
3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温服一升。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,去半夏人参,加栝蒌实一枚; |
小建中汤 (方五十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芍药
(
6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胶饴
(
)
|
煎药方法 | 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内饴,更上微火消解。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呕家不可用建中汤,以甜故也。 |
备注 |
大柴胡汤 (方五十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柴胡
(
0.5
斤
)
黄芩
(
3
两
)
芍药
(
3
两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生姜
(
切,
5
两
)
枳实
(
炙,
4
枚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再煎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 一方,加大黄二两;若不加,恐不为大柴胡汤。 |
柴胡加芒硝汤 (方五十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柴胡
(
16
两
)
黄芩
(
1
两
)
人参
(
1
两
)
甘草
(
炙,
1
两
)
生姜
(
切,
1
两
)
半夏
(
本云,五枚,洗。
20
铢
)
大枣
(
擘,
4
枚
)
芒硝
(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八味,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内芒硝,更煮微沸,分温再服;不解更作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 (臣亿等谨按金匮玉函,方中无芒硝。 |
桃核承气汤 (方五十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桃仁
(
去皮尖,
50
个
)
大黄
(
4
两
)
桂枝
(
去皮,
2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芒硝
(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半,去滓,内芒硝,更上火微沸,下火。先食温服五合,日三服,当微利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(方五十七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柴胡
(
4
两
)
龙骨
(
1.5
两
)
黄芩
(
1.5
两
)
生姜
(
切,
1.5
两
)
铅丹
(
1.5
两
)
人参
(
1.5
两
)
桂枝
(
去皮,
1.5
两
)
茯苓
(
1.5
两
)
半夏
(
洗,
2.5
合
)
大黄
(
2
两
)
牡蛎
(
熬,
1.5
两
)
大枣
(
擘,
6
枚
)
|
煎药方法 |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(方六十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牡蛎
(
熬,
5
两
)
蜀漆
(
洗去腥,
3
两
)
龙骨
(
4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蜀漆,减二升;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桂枝加桂汤 (方六十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5
两
)
芍药
(
3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本云桂枝汤,今加桂满五两。所以加桂者,以能泄奔豚气也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(方六十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1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牡蛎
(
熬,
2
两
)
龙骨
(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半,去滓,温服八合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抵当汤 (方六十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水蛭
(
熬,
30
个
)
虻虫
(
去翅足,熬,
30
个
)
桃仁
(
去皮尖,
20
个
)
大黄
(
酒洗
3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不下更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抵当丸 (方六十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水蛭
(
熬,
20
个
)
虻虫
(
去翅足,熬,
20
个
)
桃仁
(
去皮尖,
25
个
)
大黄
(
3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捣分四丸。以水一升,煮一丸,取七合服之。 |
服用方法 | 时,当下血;若不下者,更服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大陷胸丸 (方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大黄
(
0.5
斤
)
葶苈子
(
熬,
0.5
升
)
芒硝
(
0.5
升
)
杏仁
(
去皮尖,熬黑,
0.5
升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捣筛二味,内杏仁、芒硝,合研如脂,和散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禁如药法。 |
备注 |
大陷胸汤 (方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大黄
(
去皮,
6
两
)
芒硝
(
1
升
)
甘遂
(
1
钱匕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六升,先煮大黄,取二升,去滓;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大柴胡汤2 (方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柴胡
(
0.5
斤
)
枳实
(
炙,
4
枚
)
生姜
(
切,
5
两
)
黄芩
(
3
两
)
芍药
(
3
两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再煎。 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小陷胸汤 (方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黄连
(
1
两
)
半夏
(
0.5
升
)
栝楼实
(
大者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六升,先煮栝蒌,取三升,去滓;内诸药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五苓散2 (方七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猪苓
(
去黑皮,
18
铢
)
白术
(
18
铢
)
泽泻
(
1
两
6
)
茯苓
(
18
铢
)
桂枝
(
去皮,
0.5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为散,更于臼中杵之。白饮和方寸匕服之,日三服; |
服用方法 | 多饮暖水,汗出愈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十枣汤 (方七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芫花
(
熬,
3
分
)
甘遂
(
3
分
)
大戟
(
3
分
)
大枣
(
肥者
10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等分,各别捣为散。以水一升半,先煮大枣肥者十枚,取八合,去滓,内药末。 |
服用方法 | 平旦服。若下少病不除者,明日更服,加半钱; |
禁忌 | |
备注 |
文蛤散 (方七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文蛤
(
5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一味为散,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。汤用五合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白散 (方七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桔梗
(
3
分
)
巴豆
(
去皮心,熬黑,研如脂,
1
分
)
贝母
(
3
分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为散,内巴豆,更于臼中杵之,以白饮和服。 |
服用方法 | 强人半钱匕,羸者减之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 病在膈上必吐,在膈下必利。 |
小柴胡汤3 (方十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柴胡
(
0.5
斤
)
黄芩
(
3
两
)
人参
(
3
两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甘草
(
3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;再煎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柴胡桂枝汤 (方十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1.5
两
)
黄芩
(
1.5
两
)
人参
(
1.5
两
)
甘草
(
1
两
)
半夏
(
洗,
2.5
合
)
芍药
(
1.5
两
)
大枣
(
擘,
6
枚
)
生姜
(
切,
1.5
两
)
柴胡
(
4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九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柴胡桂枝干姜汤 (方十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柴胡
(
0.5
斤
)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干姜
(
2
两
)
栝蒌根
(
4
两
)
黄芩
(
3
两
)
牡蛎
(
熬,
2
两
)
甘草
(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半夏泻心汤 (方十五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黄芩
(
3
两
)
干姜
(
3
两
)
人参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3
两
)
黄连
(
1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;再煎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大黄黄连泻心汤 (方十七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大黄
(
2
两
)
黄连
(
1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二味,以麻沸汤二升渍之,须臾绞去滓。 分温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 (臣亿等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,诸本皆二味;又后附子泻心汤,用大黄、黄连、黄芩、附子,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,后但加附子也。故后云附子泻心汤,本云加附子也。) |
附子泻心汤 (方十八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大黄
(
2
两
)
黄连
(
1
两
)
黄芩
(
1
两
)
附子
(
炮,去皮破,别煮取汁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切三味,以麻沸汤二升渍之,须臾绞去滓,内附子汁,分温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生姜泻心汤 (方二十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生姜
(
切,
4
两
)
甘草
(
炙,
3
两
)
人参
(
3
两
)
干姜
(
1
两
)
黄芩
(
3
两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黄连
(
1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八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。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 附子泻心汤,本云加附子,半夏泻心汤,甘草泻心汤,同体别名耳。生姜泻心汤,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,去桂枝、术,加黄连,并泻肝法。 |
甘草泻心汤 (方二十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甘草
(
炙,
4
两
)
黄芩
(
3
两
)
干姜
(
3
两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黄连
(
1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六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;再煎取三升。温服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 (臣亿等谨按上生姜泻心汤法,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,今详泻心以疗痞。痞气因发阴而生,是半夏、生姜、甘草泻心三方,皆本于理中也,其方必各有人参,今甘草泻心中无者,脱落之也。 |
赤石脂禹余粮汤 (方二十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赤石脂
(
碎,
1
斤
)
太一禹余粮
(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二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旋复代赭汤 (方二十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旋复花
(
3
两
)
人参
(
2
两
)
生姜
(
5
两
)
代赭
(
1
两
)
甘草
(
炙,
3
两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。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(方二十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麻黄
(
4
两
)
杏仁
(
去皮尖,
50
个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石膏
(
碎,绵裹,
0.5
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七升,先煮麻黄,减二升,去白沫;内诸药,煮取三升。去滓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本云黄耳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桂枝人参汤 (方二十五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别切,
4
两
)
甘草
(
炙,
4
两
)
白术
(
3
两
)
人参
(
3
两
)
干姜
(
3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九升,先煮四味,取五升;内桂,更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日再夜一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瓜蒂散 (方二十八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瓜蒂
(
熬黄,
1
分
)
赤小豆
(
1
分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二味,各别捣筛,为散已,合治之。 |
服用方法 | 不吐者,少少加;得快吐乃止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 诸亡血虚家,不可与瓜蒂散。 |
白虎加人参汤-2 (方三十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知母
(
6
两
)
石膏
(
碎,
1
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人参
(
2
两
)
粳米
(
6
合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一斗,煮米熟,汤成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 此方立夏后、立秋前,乃可服; |
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(方三十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黄芩
(
3
两
)
芍药
(
2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生姜
(
(一方3两)切,
1.5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六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再,夜一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黄芩汤 (方三十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黄芩
(
3
两
)
芍药
(
2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再,夜一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黄连汤 (方三十五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黄连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3
两
)
干姜
(
3
两
)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人参
(
2
两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;去滓,温服。昼三夜二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 疑非仲景方。 |
去桂加白术汤 (方三十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附子
(
炮, 去皮, 破,
3
枚
)
白术
(
4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 初一服,其人身如痹,半日许复服之;三服都尽,其人如冒状,勿怪。 此本一方二法∶ 附子三枚恐多也,虚弱家及产妇,宜减服之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桂枝附子汤 (方三十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4
两
)
附子
(
炮, 去皮, 破,
3
枚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甘草附子汤 (方三十七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甘草
(
炙,
2
两
)
附子
(
炮, 去皮, 破,
2
枚
)
白术
(
2
两
)
桂枝
(
去皮,
4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初服得微汗则解;能食、汗止复烦者,将服五合;恐一升多者,宜服六七合为始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白虎汤 (方三十八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知母
(
6
两
)
石膏
(
碎,
1
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粳米
(
6
合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一斗,煮米熟,汤成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 (臣亿等谨按前篇云∶ 又阳明一证云∶脉浮迟,表热里寒,四逆汤主之。 以此表里自差明矣。 千金翼云∶白通汤。非也。) |
炙甘草汤 (方三十九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甘草
(
炙,
4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人参
(
2
两
)
生地黄
(
1
斤
)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阿胶
(
2
两
)
麦门冬
(
去心,
0.5
升
)
麻仁
(
0.5
升
)
大枣
(
擘,
30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九味,以清酒七升,水八升,先煮八味,取三升,去滓,内胶烊消尽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 一名复脉汤。 |
桂枝汤-4 (方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芍药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须臾啜热稀粥一升,以助药力,温覆取汗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调胃承气汤-3 (方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甘草
(
炙,
2
两
)
芒硝
(
0.5
斤
)
大黄
(
清酒洗,
4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切,以水三升,煮二物至一升,去滓;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大承气汤 (方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大黄
(
酒洗,
4
两
)
浓朴
(
炙,去皮,
0.5
斤
)
枳实
(
炙,
5
枚
)
芒硝
(
3
合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一斗,先煮二物,取五升,去滓; |
服用方法 | 得下,余勿服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小承气汤 (方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大黄
(
酒洗,
4
两
)
浓朴
(
去皮,炙,
2
两
)
枳实
(
大者,炙,
3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温二服。 |
服用方法 | 若更衣者,勿服之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白虎汤2 (方九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知母
(
6
两
)
石膏
(
碎,
1
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粳米
(
6
合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一斗,煮米熟,汤成去滓。 |
服用方法 | 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栀子豉汤2 (方十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肥栀子
(
擘,
14
枚
)
香豉
(
绵裹,
4
合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二味,以水四升,煮栀子取二升半,去滓; |
服用方法 | 温进一服,得快吐者,止后服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白虎加人参汤-3 (方十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知母
(
6
两
)
石膏
(
碎,
1
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粳米
(
6
合
)
人参
(
3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一斗,煮米熟,汤成去滓。 |
服用方法 | 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猪苓汤 (方十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猪苓
(
去皮,
1
两
)
茯苓
(
1
两
)
泽泻
(
1
两
)
阿胶
(
1
两
)
滑石
(
碎,
1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四升,先煮四味,取二升,去滓; |
服用方法 | 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四逆汤-2 (方十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甘草
(
炙,
2
两
)
干姜
(
1.5
两
)
附子
(
生用,去皮,破八片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温二服。 |
服用方法 |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,干姜三两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小柴胡汤4 (方十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柴胡
(
0.5
斤
)
黄芩
(
3
两
)
人参
(
3
两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甘草
(
炙,
3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。 |
服用方法 | 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麻黄汤2 (方十九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麻黄
(
去节,
3
两
)
桂枝
(
去皮,
2
两
)
甘草
(
炙,
1
两
)
杏仁
(
去皮尖,
70
个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九升,煮麻黄减二升,去白沫; |
服用方法 | 温服八合,覆取微似汗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蜜煎导 (方二十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食蜜
(
7
合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一味,于铜器内微火煎,当须凝如饴状,搅之勿令焦着,欲可丸,并手捻作挺,令头锐,大如指,长二寸许。当热时急作,冷则硬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 疑非仲景意,已试甚良。 |
桂枝汤-3 (方二十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芍药
(
3
两
)
生姜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须臾,啜热稀粥一升,以助药力取汗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茵陈蒿汤 (方二十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茵陈蒿
(
6
两
)
栀子
(
擘,
24
枚
)
大黄
(
去皮,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茵陈,减六升; |
服用方法 | 小盒饭利,尿如皂荚汁状,色正赤,一宿腹减,黄从小便去也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抵当汤2 (方二十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水蛭
(
熬,
30
个
)
虻虫
(
去翅足,熬,
30
个
)
大黄
(
酒洗,
3
两
)
桃仁
(
去皮尖及两仁者,
20
个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;不下更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吴茱萸汤 (方二十九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吴茱萸
(
洗,
1
升
)
人参
(
3
两
)
生姜
(
切,
6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七合。 |
服用方法 | 日三服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五苓散3 (方三十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猪苓
(
去皮,
18
铢
)
白术
(
18
铢
)
茯苓
(
18
铢
)
泽泻
(
1
两
6
铢
)
桂枝
(
去皮,
0.5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为散,白饮和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五苓散4 (方三十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猪苓
(
去皮,
18
铢
)
白术
(
18
铢
)
茯苓
(
18
铢
)
桂枝
(
去皮,
0.5
两
)
泽泻
(
1
两
6
铢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为散,更治之,白饮和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麻子仁丸 (方三十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麻子仁
(
2
升
)
芍药
(
0.5
斤
)
枳实
(
炙,
0.5
斤
)
大黄
(
去皮,
1
斤
)
浓朴
(
炙,去皮,
1
尺
)
杏仁
(
去皮尖,熬,别作脂,
1
升
)
|
煎药方法 | 上六味,蜜和丸如梧桐子大。饮服十丸,日三服,渐加,以知为度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栀子柏皮汤 (方四十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肥栀子
(
擘,
15
个
)
甘草
(
炙,
1
两
)
黄柏
(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温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(方四十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麻黄
(
去节,
2
两
)
连轺
(
连翘根是,
2
两
)
杏仁
(
去皮尖,
40
个
)
赤小豆
(
1
升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生梓白皮
(
切,
1
升
)
生姜
(
切,
2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八味,以潦水一斗,先煮麻黄再沸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。 |
服用方法 | 分温三服,半日服尽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麻黄细辛附子汤 (方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麻黄
(
去节,
2
两
)
细辛
(
2
两
)
附子
(
炮,去皮,破八片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;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麻黄附子甘草汤 (方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麻黄
(
去节,
2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附子
(
炮,去皮,破八片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七升,先煮麻黄一两沸,去上沫∶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黄连阿胶汤 (方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黄连
(
4
两
)
黄芩
(
2
两
)
芍药
(
2
两
)
鸡子黄
(
2
枚
)
阿胶
(
一云三挺,
3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六升,先煮三物,取二升,去滓; |
服用方法 | 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附子汤 (方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附子
(
炮,去皮,破八片,
2
枚
)
茯苓
(
3
两
)
人参
(
2
两
)
白术
(
4
两
)
芍药
(
3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八升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桃花汤 (方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赤石脂
(
一半全用,一半筛末,
1
斤
)
干姜
(
1
两
)
粳米
(
1
升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七升,煮米令熟,去滓。 |
服用方法 | 若一服愈,余勿服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吴茱萸汤2 (方八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吴茱萸
(
1
升
)
人参
(
2
两
)
生姜
(
切,
6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。 |
服用方法 | 去滓,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猪肤汤 (方九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猪肤
(
1
斤
)
|
煎药方法 |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桔梗汤 (方十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桔梗
(
1
两
)
甘草
(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温分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甘草汤 (方十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甘草
(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一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半,去滓,温服七合,日二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苦酒汤 (方十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半夏
(
洗,破如枣核,
14
枚
)
鸡子
(
去黄,内上苦酒,着鸡子壳中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二味,内半夏,着苦酒中,以鸡子壳置刀环中,安火上,令三沸,去滓。 |
服用方法 | 少少含咽之;不瘥,更作三剂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半夏散及汤 (方十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半夏
(
洗,
1
两
)
桂枝
(
去皮,
1
两
)
甘草
(
炙,
1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等分,各别捣筛已,合治之。白饮和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 半夏有毒,不当散服。 |
白通汤 (方十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葱白
(
4
茎
)
干姜
(
1
两
)
附子
(
生,去皮,破八片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分温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白通加猪胆汁汤 (方十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葱白
(
4
茎
)
干姜
(
1
两
)
附子
(
生,去皮,破八片,
1
枚
)
人尿
(
5
合
)
猪胆汁
(
1
合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胆汁、人尿,和令相得,分温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真武汤2 (方十五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茯苓
(
3
两
)
芍药
(
3
两
)
白术
(
2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附子
(
炮,去皮,破八片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若咳者,加五味子半升,细辛一两,干姜一两; |
禁忌 | |
备注 |
通脉四逆汤 (方十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甘草
(
炙,
2
两
)
附子
(
生用,去皮,破八片,大者
1
枚
)
干姜
(
强人可四两,
3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温再服,其脉即出者愈。 |
服用方法 | 面色赤者,加葱九茎; |
禁忌 | |
备注 |
四逆散 (方十七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甘草
(
炙,
10
分
)
枳实
(
破,水渍,炙干,
10
分
)
柴胡
(
10
分
)
芍药
(
10
分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各十分,捣筛,白饮和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咳者,加五味子、干姜各五分,并主下利; |
禁忌 | |
备注 |
猪苓汤2 (方十八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猪苓
(
去皮,
1
两
)
茯苓
(
1
两
)
阿胶
(
1
两
)
泽泻
(
1
两
)
滑石
(
1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四升,先煮四物,取二升,去滓,内阿胶烊尽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大承气汤2 (方十九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枳实
(
炙,
5
枚
)
浓朴
(
去皮,炙,
0.5
斤
)
大黄
(
酒洗,
4
两
)
芒硝
(
3
合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一斗,先煮二味,取五升,去滓;内大黄;更煮取二升,去滓; |
服用方法 | 一服得利,止后服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四逆汤-3 (方二十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甘草
(
炙,
2
两
)
干姜
(
1.5
两
)
附子
(
生用,去皮,破八片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温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、干姜三两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乌梅丸 (方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乌梅
(
300
枚
)
细辛
(
6
两
)
干姜
(
10
两
)
黄连
(
16
两
)
当归
(
4
两
)
附子
(
炮,去皮,
6
两
)
蜀椒
(
出汗,
4
两
)
桂枝
(
去皮,
6
两
)
人参
(
6
两
)
黄柏
(
6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十味,异捣筛,合治之。 |
服用方法 | 先食饮服十丸,日三服,稍加至二十丸。 |
禁忌 | 禁生冷、滑物、臭食等。 |
备注 |
白虎汤3 (方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知母
(
6
两
)
石膏
(
碎,绵裹,
1
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粳米
(
6
合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一斗,煮米熟,汤成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当归四逆汤 (方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当归
(
3
两
)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芍药
(
3
两
)
细辛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通草
(
2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(方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当归
(
3
两
)
芍药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通草
(
2
两
)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细辛
(
3
两
)
生姜
(
切,
0.5
斤
)
吴茱萸
(
2
升
)
大枣
(
25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九味,以水六升,清酒六升和,煮取五升,去滓,温分五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 (一方,酒水各四升。) |
四逆汤-4 (方五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甘草
(
炙,
2
两
)
干姜
(
1.5
两
)
附子
(
生用,去皮,破八片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温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、干姜三两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桂枝汤-5 (方五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3
两
)
芍药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;须臾啜热稀粥一升,以助药力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瓜蒂散2 (方七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瓜蒂
(
1
份
)
赤小豆
(
1
份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二味,各等分,异捣筛,合内臼中,更治之。 |
服用方法 | 不吐者,少少加,得快吐乃止; |
禁忌 | 诸亡血、虚家,不可与瓜蒂散。 |
备注 |
茯苓甘草汤2 (方八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茯苓
(
2
两
)
甘草
(
炙,
1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桂枝
(
去皮,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麻黄升麻汤 (方九) |
|
---|---|
配方 |
麻黄
(
去节,
2.5
两
)
升麻
(
1
两
1
分
)
当归
(
1
两
1
分
)
知母
(
18
铢
)
黄芩
(
18
铢
)
葳蕤
(
一作菖蒲,
18
铢
)
芍药
(
6
铢
)
天门冬
(
去心,
6
铢
)
桂枝
(
去皮,
6
铢
)
茯苓
(
6
铢
)
甘草
(
炙,
6
铢
)
石膏
(
碎,绵裹,
6
铢
)
白术
(
6
铢
)
干姜
(
6
铢
)
|
煎药方法 | 上十四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黄一两沸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相去如炊三斗米顷,令尽,汗出愈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(方十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干姜
(
3
两
)
黄芩
(
3
两
)
黄连
(
3
两
)
人参
(
3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通脉四逆汤2 (方十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甘草
(
炙,
2
两
)
附子
(
生,去皮,破八片,大者
1
枚
)
干姜
(
强人可四两,
3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温再服,其脉即出者愈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白头翁汤 (方十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白头翁
(
2
两
)
黄柏
(
3
两
)
黄连
(
3
两
)
秦皮
(
3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一升;不愈,更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小承气汤2 (方十五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大黄
(
酒洗,
4
两
)
枳实
(
炙,
3
枚
)
浓朴
(
去皮,炙,
2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二服。 |
服用方法 | 初一服谵语止,若更衣者,停后服; |
禁忌 | |
备注 |
栀子豉汤3 (方十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肥栀子
(
擘,
14
枚
)
香豉
(
绵裹,
4
合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二味,以水四升,先煮栀子,取二升半; |
服用方法 | 一服得吐,止后服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吴茱萸汤3 (方十八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吴茱萸
(
汤洗七遍,
1
升
)
人参
(
3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生姜
(
切,
6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小柴胡汤6 (方十九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柴胡
(
8
两
)
黄芩
(
3
两
)
人参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3
两
)
生姜
(
切,
3
两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。 |
服用方法 | 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小柴胡汤7 (方十九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柴胡
(
8
两
)
人参
(
2
两
)
黄芩
(
2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生姜
(
2
两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; |
服用方法 | 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四逆加人参汤 (方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甘草
(
炙,
2
两
)
附子
(
生,去皮,破八片,
1
枚
)
干姜
(
1.5
两
)
人参
(
1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温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理中丸 (方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人参
(
3
两
)
干姜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3
两
)
白术
(
3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捣筛,蜜和为丸,如鸡子黄许大。 |
服用方法 | 以沸汤数合,和一丸,研碎,温服之,日三四、夜二服; |
禁忌 | |
备注 | 汤法∶ |
桂枝汤-6 (方三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桂枝
(
去皮,
3
两
)
芍药
(
3
两
)
生姜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大枣
(
擘,
12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四逆汤-5 (方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甘草
(
炙,
2
两
)
干姜
(
1.5
两
)
附子
(
生用,去皮,破八片,
1
枚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温再服。 |
服用方法 |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、干姜三两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(方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甘草
(
炙,
2
两
)
干姜
(
强人可4两,
3
两
)
附子
(
生,去皮,破八片,大者
1
枚
)
猪胆汁
(
1
合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; |
服用方法 | 无猪胆,以羊胆代之。 |
禁忌 | |
备注 |
烧裈散 (方一) |
|
---|---|
配方 |
妇中裈
(
1
方寸匕
)
|
煎药方法 | 妇人中,近隐处,取烧作灰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枳实栀子豉汤 (方二) |
|
---|---|
配方 |
枳实
(
炙,
3
枚
)
栀子
(
擘,
14
个
)
豉
(
绵裹,
1
升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三味,以清浆水七升,空煮取四升;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牡蛎泽泻散 (方四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牡蛎
(
熬,
1
份
)
泽泻
(
1
份
)
蜀漆
(
暖水洗去腥,
1
份
)
葶苈子
(
熬,
1
份
)
商陆根
(
1
份
)
海藻
(
1
份
)
栝蒌根
(
1
份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异捣,下筛为散;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理中丸2 (方五) |
|
---|---|
配方 |
人参
(
3
两
)
白术
(
3
两
)
甘草
(
炙,
3
两
)
干姜
(
3
两
)
|
煎药方法 | 上四味,捣筛,蜜和为丸,如鸡子黄许大,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
竹叶石膏汤 (方六) |
|
---|---|
配方 |
竹叶
(
2
把
)
石膏
(
1
斤
)
半夏
(
洗,
0.5
升
)
麦门冬
(
去心,
1
升
)
人参
(
2
两
)
甘草
(
炙,
2
两
)
粳米
(
0.5
升
)
|
煎药方法 | 上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;内粳米,煮米熟,汤成去米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 |
服用方法 | |
禁忌 | |
备注 |